医院|医学院-实验室废液如何处理

医学院校实验室废液如何处理目前处理污酸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硫化钠一石灰中和法、石灰一铁盐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法、电渗析法、光催化氧化法、生物技术等,应用较多的是前两种。

实验室废水来源:实验室药品、试剂、试液、废液、残留试剂、容器洗涤、仪器清洗及跑冒滴漏等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综合废水;
设备日处理废水量: T/D或 L/D;
实验室综合废水成份:无机物类、有机物类、生物类废水等;
无机物类:重金属离子、酸碱PH值、卤素离子及其他非金属离子等;
重金属离子类:汞、镉、总铬、六价铬、铅、锰、银 、镍、锌、铁、钴、 锡、镁、锌、铜、铝、砷等金属阳离子以及处于络合状态的重金属离子团(Cr2O7)2-、(CuCN) -、(AuCN)- 、(Ptcl6)2-等;
非金属离子类:氟化物、氰化合物、络离子化合物、AsO32-、AsO43-、Hg+、Hg2+等;
酸碱PH值:硝酸、盐酸、磷酸、硫酸、双氧水、氯化钙等;
有机物类:有机溶剂、洗涤剂、表面活性剂、苯、甲苯、二甲苯、苯胺、苯酚、多氯联苯、苯并芘、酚类、甲醛、乙醛、丙烯腈、烷烃、烯烃、氟化氢、石油类、油脂类物质、甲醇、苯胺类、多环芳烃、硝基化合物、亚硝胺、氯苯类、硝基苯类、醚类、混合烃类、炳酮、糖类、卤代烃、蛋白质、有机磷农药等;
生物类:病原体等;
病原体: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布鲁氏杆菌,炭疽杆菌等;
实验室废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
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排放标准;
地方相关标准.

实验室废水来源:药品、试剂、试液、仪器清洗等所产生的实验室综合废水;
实验室综合废水成分:无机物类、有机物类、生物类废水等;
无机物类废水:重金属离子、酸碱PH值、卤素离子及其他非金属离子等;
有机物类废水:有机溶剂、氨氮,甲苯,苯酚,有机磷药物等
生物类废水: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布鲁氏杆菌,炭疽杆菌等;
工艺流程:实验室废水收集单元–实验室废水预处理单元–实验室无机物类废水处理单元–实验室生物类废水消毒单元–实验室有机物类废水处理单元–终端综合深度处理单元–酸碱中和单元

但这两种工艺对氟、氯去除效果一般,处理后的水由于氟、氯浓度高等原因,严重制约着水的回用,同时中和处理产生大量含砷及重金属的危废渣需要专门地方堆存,占用大量土地,并且渗透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医院实验室污水的类型:
1、传染病菌废水:常见的有肠道病菌、病毒以及结核杆菌等病菌型废水;
2、一般病菌废水:包括肠道病菌污水和医疗器械的洗涤污水;
3、放射性废水:这类废水的最大的危害在于包含有放射性元素;
4、医院职工生活废水:比如说职工盥洗、厨房以及厕所产生的废水。

污酸中的硫酸用途广泛。污酸经过除杂、浓缩,即获得纯净的稀硫酸,可代替工艺水补入成品酸中,也可用于电解、选矿、制磷肥等,因此硫酸的再循环利用是污酸废水处理的核心目标。但若除杂不好,由于氟、氯离子的存在,并且浓度会越来越高,输送过程中腐蚀管道,回用于电解,提高了阴阳极的消耗,降低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并对冶炼系统的设备和现场操作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氟、氯的去除尤为关键。

实验室污水排放规范:
1、强酸强碱溶液需中和稀释,高浓度的酸碱液应分开贮存再中和处理,使PH值在6.5-8.5之间。
2、染菌带毒物品及溶液应该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3、含高毒性重金属的溶液,如汞、铅、镉等需要通过凝聚沉淀或硫化物沉淀的方法将其从水中分离出来,上清液达到要求后排放。
4、含铬废液,需要将此类废液收集起来,加入还原剂还原后进行沉淀处理。
5、含银废液等贵金属溶液,尽可能的进行回收。
6、含油脂废液,应将油脂层取出后排入网管。

由于经济及技术原因,国内外企业深度净化或全部处理回用的企业较少,这样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容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所以资源化处理是今后污酸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研究出新的,具有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工艺,通过资源回收,变废为宝,实现效益。本文针对污酸废水中氟、氯的特性,实验研究利用硫酸中氢离子与污酸废水氟离子、氯离子反应生成气体,达到去除氟、氯的目的,为进一步污酸废水处理后回用打下基础。

Views: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