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咨询实验室废液收集系统设计方案
22
2025 - 10
酸洗废液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酸性物质及溶解出的金属离子等,对环境具有较大危害。酸洗废液资源化处理不仅能降低环境污染风险,还能实现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 一、酸洗废液资源化处理方法 1. 中和沉淀法回收金属 原理:通过碱液(如石灰乳、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和废液中的酸,使pH值升高至一定范围(通常为8~10),金属离子形成难溶的氢氧化物沉淀,然后通过固液分离回收金属沉淀。 适用范围: 含有较高浓度重金属...
22
2025 - 10
一、目的 建立规范的废液回收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防止废液泄漏、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化学实验室、生产车间、研究机构等产生的各种化学废液的分类收集、暂存、转运及管理。 三、职责分工 废液管理负责人:负责废液回收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及协调处理。 操作人员:负责废液的分类收集、转移及现场安全操作,必须经过培训。 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废液回收规范执行情况...
22
2025 - 10
一、化学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方法 1. 分类收集 按性质分类 实验室废液应根据其化学性质(如酸性、碱性、有机溶剂、重金属含废液、含有毒有害物质等)进行分类收集。 避免混合 不同性质的废液应避免混合,防止发生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生成有毒气体等),增加处理难度和安全风险。 2. 临时贮存 使用专用、耐腐蚀、密封性好的容器临时贮存废液。容器需清晰标注废液种类、产生时间及注意事项。 贮存区域应设防泄漏措施,...
22
2025 - 10
一、存放场所的基本要求 选址合理 危险化学品仓库应远离人员密集区、生活区及其他易燃易爆或危险区域。 避免靠近水源、排水沟、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场所。 设施安全 仓库应采用耐火、耐腐蚀材料建造,具备防火、防爆、防泄漏等安全功能。 应设有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气体及时排出,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地面应平整、防腐蚀,并设置防泄漏措施(如防渗漏池、围堰)。 分类分区存放 不同类别的危化品应严格分区存放,尤其是易...
16
2025 - 10
一、标准概述 标准性质:国家推荐性标准 实施时间:2025年起执行 适用范围: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风险管理 目标:实现风险精细化管理,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规范风险分级、动态管控和治理措施。 二、主要内容 1. 风险识别与分级 风险识别 系统识别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事故风险源,包括物理风险(如火灾、爆炸)和化学风险(如毒害、腐蚀)等。 涉及环境、人员、设施多个...
16
2025 - 10
一、紧急喷淋装置技术指标 水流量 应能提供连续水流,水流量不应小于12 L/min(升/分钟)。 水流稳定,喷淋区域覆盖人体头部及身体主要部位。 喷水时间 应保证至少连续喷水15分钟以上,确保有足够时间进行紧急冲洗。 喷淋装置应能快速启动,一般要求3秒内水流稳定。 喷水压力 喷头工作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0.2~0.4 MPa(兆帕),确保水流舒适且有效。 喷淋区域大小 喷淋范围应覆盖使用者的...
16
2025 - 10
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清洗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目的是确保器皿无污染、无残留,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初步冲洗 将玻璃器皿用清水冲洗,去除表面残留的溶液或固体颗粒。 对于有较多残留物的器皿,可用刷子轻刷器皿内外壁。 浸泡和清洗 将玻璃器皿浸泡在温水中,加入适量的实验室专用洗涤剂(如实验室用中性洗涤剂或碱性洗涤剂)。 使用软刷或专用刷子彻底清洗器皿内外,特别注意口沿、瓶壁和底部。 化...
16
2025 - 10
化学实验室对环境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化学品的使用、储存、废弃物处理等环节。如果管理不当,以下几类问题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1. 化学废液排放 有毒有害废液(如重金属、有机溶剂、酸碱废液等)若未经有效收集和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体污染,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威胁。 某些废液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危害生态系统。 2. 固体废弃物 化学试剂包装、实验残渣、污染的实验器具等若随意丢弃,...
16
2025 - 10
医疗实验室在日常实验和检测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医疗废液。这些废液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一、医疗废液的分类 医疗实验室常见废液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废液(如血液、体液处理后产生的废液); 含有有毒化学品的废液(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盐等); 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液(如同位素实验后的废液); 一般实验废液(不含特殊危害物质的清洗废液等)。 二、医疗废液收集的主要措施 ...
09
2025 - 10
一、管理原则 明确定点收集,严禁随意排放 所有实验操作产生的废液必须专瓶收集,严禁倾倒入水槽、洗手台或下水道,杜绝环境污染与人员伤害。 配备专用收集容器 每个中央实验台、边台应配置废液收集瓶或桶,容器需具备耐腐蚀、耐有机溶剂等性能。 容器需配备密封安全盖,高效过滤(如活性炭过滤盖、分子筛)以消除挥发性气体与异味。 收集容器必须清晰标识:废液类型、主要成分、责任人及收集日期。 废液分类收集 按照废液...
返回顶部